社群运营是维系用户、搞活流量池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人可能会以为社群运营就是每天在群里水一水、聊聊天就好了。其实不然,想做好社群运营没那么简单,而本文就介绍了操盘社群的理论基础,即10个社群公式,欢迎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一个事物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必有其存在的核心逻辑,当我们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掌握这些底层逻辑后,我们就可以规划出一个最短的逻辑路径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甚至是创造事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叨 前言
众所周知,社群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好多年了,从最早的web2.0的时代初期的bbs论坛,到各种博客,贴吧,再到微博、微信都是社群的成长的土壤,虽然载体不同但实际上都是社群聚散离合,有些站长,博主,大V也靠这种方式成了意见领袖,提前步入了小康社会,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
随着微信全面普及,以微商为代表的模式在微信开辟了新的战场,公众号、小程序一经问世,让微信最终成为了各家企业不惜代价也要占领的战略制高点,2019年的社交电商崛起,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有些模式仍在发光发热,大部分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完成了市场的重新洗牌。
这次新冠病毒又给这种模式添了一把火,市场成了知识付费/社交电商+社群运营的狂欢,各种直播平台、协同办公软件,社群团购,一时间这些好像成了人们的刚需,在满足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同时,也教育了大量的C端用户的心智,进一步培养了用户使用习惯。
所以现在不管是做知识付费的公司,还是专门社群的公司,亦或是做其他的行业的公司,在当前时代下社群运营都变成了他们增长点的核心手段,甚至有的公司直接砍掉已有的项目开始做在线教育,誓要从这块市场中切一块大蛋糕出来。
2020年的开年疫情,持续到现在,中心战场从中国转移到全世界,虽然2020年开端很艰难,却峰回路转的逼出了一个新的风口,也就是直播+社群模式的圈层经济,由此看来,新一轮的混战即将开始,谁将在这场白刃战中拔得头筹,所有的瓜农和吃瓜群众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拭目以待。
在这种情况下,社群运营慢慢成了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掌握这一技能,也成了各路运营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网上这种课程很多也很杂,各种从业者稍微有点成绩都会整理个课程,放在网上吹一波。
社群运营其实是没什么标准,就是没有标准答案,那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就是全凭受众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才知道。
第二叨 正文
我们进入主题,整个社群运营主要内容包括十大心法和十大模型两大板块,如图1-1,它系统的从管理者和成员的角度概括了社群运营的底层逻辑,我们先从这十大心法开始介绍,毕竟理论指导实践,有了心法,我们理解模型就会更容易一些。
图1-1
社群运营者有两个选择,要么成为意见领袖,极具领导意识;要么成为超级助理,极具服务意识,所谓十大心法指的是操盘社群的理论基础,由十个公式组成,他们分别是:社群生命力公式、用户混群公式、社群价值公式、社群活跃公式、社群内容公式、社群生长公式、社群荣誉公式、社群语言公式、社群用户公式和社群产品公式,下面我将逐一进行拆解。
公式一:社群生命力:(熟悉度+信任度)·互动率=生命力
生命力是任何组织和个体存在的根本,生命力的缺失就像是大树没了根,人类没了心,社群也是一样……
生活中我们会加很多群,这些群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细想一下,我们微信里面有多少群是被你屏蔽消息的,刚加入时还会翻看一下,慢慢的会发现大量的群变为了广告群,然后屏蔽,最后删除退出,这就大部分群的生命周期,只会输出一堆的垃圾信息,不仅占你的手机内存还会干扰你的正常社交,所以早早退群保平安才是合理操作。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社群需要具备三个递进的特征:第一互相认识、第二互相信赖、第三频繁互动,也就是公式里提到的熟悉度、信任度和互动率。
(1)熟悉度
在我们定位了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后,我们建立一个社群,那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成员互相认识,所谓互相认识是指不仅群主与成员之间建立联系,还要群成员之间也要建立联系,在社群中每位用户在群内认识的好友数量是跟社群的活跃度和生命力成正比的。
我们肯定会遇到一种情况是,有些群我们加进去后,基本上没人管我们,或者说群主发个欢迎公告和群规,结果群规里面是禁止互加好友,这就很尴尬。
这其实反映了群主只想他的群里存在一种链接,那就是他和成员的,害怕成员之间的链接对既有链接产生威胁,进而损害他的既得利益。
那我们想想你群主若非KOL,成员唯你马首之瞻,你凭什么维持这个群,反之那就不是社群了,那是粉丝群,所以这就是问题。
要给成员营造归属感,社群必须鼓励成员之间互相认识,老成员与老成员,新成员与老成员,新成员与新成员建立连接,当你这个群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之后,那这个生命力的骨架就已经稳定了。甚至成员会邀请更多的朋友进群,这就是裂变。
这时候群主或者群管理人员必须要做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你必须去做一个积极的红娘,制定合理的规则,来为群成员搭桥牵线,引导他们互相认识,或者撮合供需对接,为他们创造业绩,这样在群里交流产生的回应将是从点到线到面的状态。
一个有积极正向回应的社群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社群。
(2)信任度
社群生命力公式的第二步互相信赖,它是建立在第一步互相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稳固关系链的方法,也是我们提高转化率的方法。
因为做社群基本上都是为了变现,而这种变现是建立在信任的前提上的,比如我们朋友圈中很多微商,包括我们的一些朋友都在做朋友圈卖货,他们是存在于我们的社交关系链上的人,这本身就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这个基础为第二层的转介绍提供了可能,也许你还会成为他的下级代理,再去扩展你的朋友,所以这就是社交卖货的简单逻辑。
所以群成员互相依赖的程度决定推荐的转化率,作为群管理者必须要创造互相信赖的场景,比如可以组织成员的线上分享,文字、视频直播都可以,可以组织线下沙龙,讲线上的关系引导到线下。
真实的人比微信上一个头像值得信赖的多,可以组织旅游徒步之类的活动,让成员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信任,整个下来当你的成员互相之间至少见了3次面之后,资源与资源发生化学反应,你会发现你的群充满了活力甚至会涌现很多的商机。
(3)互动率
社群生命力公式的第三步频繁互动,也是社群生命力的最直观展现方式,当我们在一个群里的时候,这个群是不是经常在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人是不是总在变化,参与互动的人是不是很多,这就是活跃度。
我们想一下成员活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群成员活跃是因为他们认可这个群的价值,这个群能为他们解决问题,或者说这个群可以给到这个人正向的反馈。
比如我说一个观点不管对错,其他人都会有接茬,单就这一点对这个成员来讲就是有归属感,在这里他不是可有可无的人。
基于这些考虑,群成员就会持续在群里保持高活跃度,所以群成员的互动频次和该社群对用户的重要性成正比。
作为群主或者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每周话题讨论、通过进群红包、奖励红包、约咖啡等方式来辅助提高活跃度。当你的群的互动率提高之后,那你的社群生命力值就会倍数增长。
综上所述,(熟悉度+信任度)·互动率=生命力,这个就是社群生命力公式,社群的生命力的精髓在于促成链接,所谓链接指的是群成员之间的链接,而不是群主跟群成员的链接,这就是社群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给社群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群才会慢慢演化成一个生态,才会有可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公式二:用户混群公式:能见值X信任值=利润值
第二个公式用户混群公式,所谓用户混群公式,是以群成员的角度来介绍我们加入一个群后,如何让这个群为自己提供最大的价值的指导法。
首先说一个社群他肯定是有关系或者有主题存在的,那么你加入这个群就是带着目的的,不可能平白无故进一个群就聊得很嗨,所以你在使用混群公式之前首先要考虑到,这个群值不值得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混”。这个群是否能为你带来足够的价值和利润,这个群主的管理的能力,这个群成员的质量也就是人脉质量如何,甚至这个群的运营方向,你都要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你心里有数之后,说,这个群值得,会为自己的业务带来利润,那我们就开始用混群公式来“榨干”这个群的剩余价值,开玩笑的,收获必须是从付出开始的。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公式里面的这三个参数:能见值、信任值、利润值。
(1)能见值
能见值,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个概念叫做能见度,就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识别出来的最大距离,这里的能见值概念不太一样,它代表着作为群成员你在这个群里的曝光度,就像明星在大众媒体上的曝光度一样。
想要混群混的好首先就要让这个社群其他群成员经常能够看到你在群里活跃,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三回你就会让别人一想到这个群就会想到你,这是第一步。
很多人进群后习惯性潜水,大部分人是怕尴尬,怕自己说话没人理,有些是资料群,就是浏览一下资料,当然也有些人可能说自己不屑于发言,那你进这个群干嘛?做个旁观者嘛?
可能会说虽然现在没什么需求,也许以后用的着呢,那等你觉得用的着的时候,你找别人,别人知道你是谁嘛?是不是又要重新建立联系建立信任呢,增加自己的能见值意味着不仅是让在你有需求的时候你可以找到正确的人,还能够让别人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你,这其中隐含的价值,做生意的你不会不懂吧。
所以我们说正确的混群姿势是进群后首先寻找任何能够为你增加能见值的机会,比如时常冒泡发言、别人说话你积极回应、群主定的比如成员风采之类的,传个照片什么的都可以增加你的能见值。
(2)信任值
信任值是第二个参数,也是混群的第二层次,为了实现我们混群的价值,不仅要增加能见度,让其他人认识我们,还要进一步建立自己的信任体系或者打造自己的信任背书,营造正面的可信赖形象。
这里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成为意见领袖当大哥,在这个阶段你是话题的主导者,你说的话其他人都很认可,很有分量,在这个群里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当然想成为意见领袖是比较难的,但是也不是没有捷径,因为社群这个场景他不是面对面即时交流的,所以我们就可以作弊,比如针对某个话题,你自己针对该话题查查资料,提前做好功课,准备好剧本台词,当你通过在群里发言,引导到该话题时,你就可以根据交流环境,把提前准备好的东西按实际情况输出出去,慢慢的就会给别人营造出专业的印象。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觉得这是欺骗什么的,这事实上是一种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法,在你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还给别人留下专业的印象,何乐不为呢。
另一个方向是成为该社群的超级助理,就是当小弟,给群成员提供各种服务。
比如有人有问题,你解答不了,你会说,你刚好有这些资料可以找给他看,或者说我认识那个谁谁,介绍给你认识。
久而久之,你给其他成员的印象就是很乐于助人,你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其他人有需求什么的都会第一个想到你,看看你能不能给联系联系。所以这是这两个方向的建立信任背书,提高信任值的方式。
(3)利润值
我们讲我们混群的目的是什么,肯定都不是闲的无聊,想找人聊天?这duck不必。我们混群的目的是奔着利润去的,不管是结识更优质的人脉,还是找到更多的客户促成更多的交易,目的都是明确的。但是你若没有做好前两步的铺垫,那么其实想获得更好的利润,那就全凭你的运气了。
所以上面讲的两步:增加能见值,打造信任背书,可以让你站上群里的行业的制高点,这不仅可以让群成员直接与你产生交易或者购买,还可以让其他成员通过引荐的方式也就是转介绍来促成你的交易,那我们想想若是一个高质量500人群,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利润。
综上所述,这就是用户混群公式:能见值X信任值=利润值,他的精髓就在于我们混群方式不是加人而是帮人,收获的前提是乐于付出。
那么,我们接着讲第三个公式:社群价值公式。
既然看到这里,一定要看完啊,不然……
公式三:社群价值公式:人脉圈+学习圈+业务圈=三圈合一
这里我们cue一下第一个公式生命力公式,生命力公式的重点在于生长,在于可持续,在于不断地产生新的链接,使社群生长为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个体既是能量提供者又是获取者,可以在这里通过能量交换来快速生长,这个体系不会因为一个个体的离去而土崩瓦解,这就是生命力。
我们先说个栗子,假如一个人有一颗非常饱满的种子,当没办法抢过来那种,像下面这样。
那么当它被播种在地里的时候,就能自然的吸引一批人竭力耕耘,因为他们会觉得能收获更多的种子,当他们拥有自己的种子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一片田,这是一粒种子的价值。在社群这个场景里,同样需要有东西来扮演种子的角色。社群价值公式里提到的:人脉圈、学习圈和业务圈,这三个正是社群价值核心所在。
(1)人脉圈
我们先说人脉圈,人脉圈是我们最浅层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混群目的,比如说这里有个高端人士的社群,你愿不愿意加入?
那你肯定会想,那我一定参加,增加点人脉嘛,万一哪天能够用到呢,也许你加入之后从来不去主动冒泡,与人交流,甚至里面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那在你心里也会觉得,这些人脉资源是你的,所以基于这种心理,混群就成了人们最常用的积累人脉的渠道。
包括波波来了这个公司,他们采访这些创业牛人也并不是谁都原意被采访的,他们在联络采访对象时,会通常表示,这个采访虽然会一定程度暴露你们商业秘密,但是这获得回报不仅能够扩大你在圈里圈外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加入山顶商会群,就是这些所有的被采访的大牛所在的群。这个才是更大的诱惑力。所以一旦你说你有了有价值人脉资源,那么就会有一群相关人士甚至是吃瓜群众投来炽热的目光看着你。
他们会想方设法加入你的圈子,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人脉这个东西天然有着非常明确的吸引力,这是社群的第一个价值点。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出于这种目的加过一些群,或者你有没有一些有价值的人脉,这是你的财富。
(2)学习圈
学习一直都是所有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不管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还是实际上刻苦求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习提高来讲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加分项,活到老学到老更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在2019年初我党提出学习强国的指示精神后,更将学习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目前几乎所有知识付费项目主流的包括混沌大学、罗辑思维、樊登读书等,都是从社群运营开始起步的,他的目标群体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人群,所以只要你的内容有一定的价值,你同样也会吸引一批人关注你。
在这个圈子里成员可以提高自己,运营人员则可以设计各种规则设法获利,从而完成知识变现的闭环。
比如这次运营课,虽然要支付20000元,但是也是有一批不差钱的人原意去购买,他们觉得这个课的价值超出20000元,具体值不值得那就见仁见智了,那么此时你不妨思考一下,你原意花多少钱来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或知识呢?
注意了,一旦你心里有个标准,哪怕是原意付1块钱,这个东西就具有了吸引力,也就有了变现的可能,除非你一毛钱也不愿意付出,你心里掂量一下,所以学习圈是社群的第二个价值点。
(3)业务圈
一般业务圈代表着你拥有自己的业务,你加入的群或者运营的群是针对你的业务来的。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微商群,发优惠券返利群,甚至把自己的客户拉到一个群里,围绕你的业务去做客户运营,这个相对你来说是比较规范的群,有着比较系统的运营策略,因为这个群的好坏,可能直接决定了你的产品、你的业绩好坏,甚至你公司的生死存亡;而对于群成员来讲,这些业务往往是直接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这个是业务圈,也是社群的第三个价值点。
综上所述,不管是人脉圈、学习圈还是业务圈,它都意味着这个社群对你有很直接的吸引力,你可以通过这些社群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或者它们可以帮助解决你遇到的问题。我们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目前有很多社群都围绕这些价值点运营,而且做得很好,赚了很多钱。
我们举些例子,比如致力于分享网络推广经验和技巧,积累人脉和资源的28推、专注电商渠道撮合(拉皮条)的飞象新零售社群、打着微商顶层人脉资源都在这里口号的微商社群触电会,和号称全国第二大创业社群的波波来了,这些都利用社群运营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的策略就是首先定位目标群体,然后为群体不断输出或让群体自己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来维持社群的自生长,最后变现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然这其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要想收获首先要付出,不然没有人那么傻的陪你玩社群。
当下社交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免费的。这让社群看似没有门槛或者说门槛很低,拉个群谁不会啊,谁都可以做,但是要注意的是,当你头脑一热眼红别人通过社群赚了很多钱,想也拉个社群的时候,最好先想一想你的社群价值在哪里?具不具备长效的生命力,如果只是个流量群的话,那他是否还有巨大时间和精力去运营的价值。
所以找到你的核心价值点,人脉、学习和业务都可以是我们社群的主要价值,但是最好的是将这三个圈,三圈合一,从而将社群的价值最大化。由上可知,关于社群价值公式,我们要时刻牢记:社群价值的精髓不是你有多牛逼而是你能给用户解决什么根本问题。
公式四:社群活跃公式:红包+陪聊+见面=爆表的活跃度
第四个公式是社群活跃度公式,对互联网产品来讲,活跃度都是评价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维度。逻辑上讲社群也是一种互联网产品。
在互联网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市场并没有将活跃度纳入产品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所引起的创业潮真的就是炒概念,靠创业者的一张嘴吹出一片美好的未来,甚至用一个PPT,一个域名就可以纳斯达克上市,或者只关注用户量,很多产品为了拿到融资,就会砸钱烧钱去圈一波用户进来,然后投资方看到那么多用户就投钱进来,然后就循环烧钱圈人,结果来了很多的低质量用户,甚至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羊毛党,表面上热热闹闹,资金链一旦断掉,这些人瞬间就会作鸟兽散,得不偿失,最后最大的受害者是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
这些项目投入和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然而并没有生产相应的价值,这是跟实体行业完全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泡沫。经历了泡沫之后的市场变得谨慎而焦虑,才慢慢的意识到用户活跃度、商业模式这些核心要素。同样的我们把社群作为一个产品去运营的话,它的活跃度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一个指标。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社群活跃度公式呢?或者说如何利用这个公式来打造报表的活跃度呢?我们接着分析。
所谓红包+陪聊+见面=爆表的活跃度,看似有些粗暴,他们背后代表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有的产品都是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的七宗原罪正式我们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说的有点大了啊,我们说回来。
(1)红包
红包代表着金钱,赤裸裸的利益,很容易获得的金钱,我相信大家常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很多群里,本来没人吭气的群,一有人发红包,不管多少,先抢了再说,即使是1毛1分,抢了之后虽然表面上骂骂咧咧,说发红包的小气,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1分也是钱,不要白不要。
这就是人性,唯利是图嘛,所以红包可以瞬间激发一个群的成员的积极性,当然我们不鼓励说发这种小额红包,只是说明下红包的作用,一个社群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红包自带的天然的活跃特质将会为这群注入很强的动力,让这个群跨越冷启动这一步,很多事会变得轻松很多。
下面我列几个很好用的红包使用方法:
①新人红包
新人对一个群来讲很重要,所以社群运营者要对新人引起足够的重视,新人的加入可以让老人产生荣誉感,一方面觉得会认为这个群看来真有价值,不断有人想加入这个群,而我早早加入,我就是原住民。再一个是好奇心,这个新人是干什么的,能为我带来什么价值?我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这是老人的心理。
而对于新人来讲,如果整个群都对我有足够的重视,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是归属感,大家很欢迎我,我说什么,大家表现出对我足够兴趣,能够很快的与群成员进行顺畅的交流,这正是群运营人员喜闻乐见的现象。
新人红包在这里就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
这个新人红包一定是让新人发的,而不是反过来,这就意味着一个值得运营的群必须是有门槛的,而且加入的人也必定是目的明确的,为了获取这个群的价值,这个新人一定是愿意付出一些小代价的。
很简单的道理是,让大家都明白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抱着想在一个群里白嫖的心思的人一定是低价值的人脉。所以这样的人对这个社群来讲往往没有什么意义。
这里有个比较好的策略是,告诉有想法入群的人:这个群是有门槛的,因为这个群确实有价值,然后想进去必须交100块钱,也可以选择交50,然后剩下50块钱可以在群里发红包。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如果他真有想法进群,那么他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发红包,好了这就是这个红包的目的,一个是强调这个群不是谁都能进的,再一个是通过发红包,来对老成员进行激活。
这里有个心理是,老成员进群也是发红包的,所以他很可能会一直留意着这个群是不是有新人进来,这样他可以通过抢红包,不需要再付出可见成本,就有机会把他的入群费赚回来,所以这样,新人红包的目的就达到了,只要这样做了,那你的群活跃指数一定很高。想一下有没有道理。这是新人红包的作用。
②专属红包
所谓专属红包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进行的激励行为,这个是用来对某个人提供的价值进行公开肯定的措施,专属红包不仅能够激励为群提供正向价值的成员继续付出,还会刺激别的成员进行效仿,所以发专属红包的标准制定就比较关键,这个标准一定是对群的成长有益的,也是其他成员也有能力完成的。
比如上面我们讲到说,飞象社群的例子,他就可以奖励那些为其他群成员撮合交易的人,这个事情大家都可以做到,只要你愿意积极和别人沟通。慢慢的形成制度之后,群成员必定在与其他人交流的同时或多或少的往这个方向上靠,这就进一步为整个社群附加了更多的价值。所以这就专属红包的作用。
③惩罚红包
第三个比较有作用的是惩罚红包,想做好社群运营,他必须是逐渐走向秩序和规则的,社群是一个组织,他不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圈子,想要社群长期生长下去,他必须遵循一系列大家认同的规则,就像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一样,违反法则必定会受到惩罚。即使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也要想办法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所有的人支持这个规则。
当一个成员做了危害社群健康的事情或者发言时,一定要做出相应的惩罚,比如惩罚红包,这里很重要的是惩罚红包获利的仍然是群成员而不是群的运营者,所以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目标对象的抵触情绪,当然最糟结果是将他踢出群,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牢记的一点是,作为社群运营者,我们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我们是针对这个群里在座的所有人。
社群运营者一定要身体力行而且言出必行,我们要明白的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必定是这规则的坚定践行者。这是惩罚红包的作用。
(2)陪聊
社群活跃度的第二要素是陪聊。陪聊,同样是基于人性的考量,每个都想被注意,想获得正向的及时反馈,都想被人认可,这是人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来讲,一个群的话题往往是由一对一开始的,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同样符合自然法则。
接着往下看,群的运营者要意识到,一个群的活跃或者一个群讨论的话题,不可能是都是运营者去主导的,这样就偏离了群的自我生长的本意,健康的社群一定是鼓励群成员主动提出话题,对话题进行展开讨论。
这种现象一定是双赢的局面,我们之前讲混群公式的时候,一个人想要获得利润值,需要想法设法提高自己在群里的行业地位,这是群成员的表达需求。而一旦满足了这个需求,那么社群就开始自我生长。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这种积极交流的氛围的时候,社群运营者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时候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及时反馈,而是利用好@某人这个工具,及时反馈意味着对每个发言的人都有回应,让这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人注意到,甚至被人重视。这是一点能鼓励成员无负担的积极发言,这就是所有话题的导火线,很重要。
没错!
@某个成员,群运营者需要对群成员有足够的了解,首先是他的业务,他的需求,甚至是他的个性,都要去摸个底,那么当你有一定了解后,当话题涉及到某个成员的领域时,要学会用@这个人,来cue他出来发言。相信我,被提起的这个人一定会积极出来表现自己的。这同样也是他的需求。所以群运营者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即使是对闲聊的及时反馈对社群来讲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行为。所得通俗点,这就是陪聊对社群的意义。
(3)见面
重点来了~~
社群活跃度的第三要素是见面。
社群运营者要有计划有预谋的设置各种可以真实见面的场景,来鼓励成员线下见面。我们在社群生命力公式中,提到过的第二个要是是信任值,而见面正是提高各个成员互相信任值得重要方式。当你和某个人建立了线下关系后的熟悉度是远远高于线上瞎聊的信赖度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微信里,往往最活跃的群就是我们家族群。
我们的同学群,我们的死党群,他们活跃意味着他们足够熟悉,当社群运营者不断的组织线下场景来提高成员的熟悉度后,这个群就不仅仅是线上的社群了,慢慢的他们会变成了现实的朋友,这种关系链相对来说是非常稳固的。
那么这些相互熟悉的群成员,在社群里的归属感就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群里发言沟通的积极性将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时候运营者还会为群的活跃度发愁吗?这是见面的作用。
这里叨叨给大家提供几个见面场景的设置策略,比如1对1拜访,运营者可以定期举行1对1拜访活动,在群里配对,鼓励大家见面,约个咖啡,互相认识。
再比如组织小的沙龙,小范围的沙龙可以让参加的人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留下较深的印象,互相认识;再比如组织户外活动,约着几个人一起出去玩等等都是较好的而且很自然的见面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在线下活动的时候,一定会拍照留念,而且更会把它发到这个社群里,让其他人看到。这同样也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炫耀。所以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刺激其他人也积极参与这些见面活动。
所以以上三点是社群活跃度公式的核心要点:红包+陪聊+见面=爆表的活跃度。当一个社群运营者对人性足够了解后,人性便成为了社群运营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一个社群活跃度的高低的关键所在。
总结一下就是:社群活跃度的精髓在于看的见的是社群的活跃,看不见的是人与人点对点的链接。
公式五:社群内容公式:…
额,那本期的叨叨先到这里吧~欢迎评论交流!
文章评论
Wonderful views on that!
What a stuff of un-ambiguity and preserveness of precious experience regarding unpredicted emotions.|
I was just telling my friend about that.
Hi my family member! I wish to say that this article is amazing, great written and include
almost all significant infos. I would like to peer extra posts like
this .
I do not even know the way I finished up here,
but I assumed this put up used to be great. I do not recognise
who you're but definitely you are going to a famous blogger in the event you
are not already. Cheers!
Nice blog here! Also your website loads up fast!
What web host are you using? Can I get your affiliate link
to your host? I wish my website loaded up as fast as yours lol
I have been browsing online greater than three hours today,
but I by no means discovered any interesting article like yours.
It is lovely worth sufficient for me. Personally, if all website
owners and bloggers made good content material as you probably did, the internet will be a lot more
helpful than ever before.
It's going to be ending of mine day, however before
ending I am reading this fantastic piece
of writing to improve my knowledge.
Hello there! I know this is somewhat off topic but I was wondering if you knew where I could get a
captcha plugin for my comment form? I'm using the same blog platform as yours and I'm having trouble finding one?
Thanks a lot!
Hello There. I found your weblog the usage of msn. That is a really smartly written article.
I will be sure to bookmark it and return to read more of your helpful information. Thank you for the post.
I will certainly comeback.
Hi there! I realize this is somewhat off-topic however I had to ask.
Does managing a well-established blog like yours take a lot of work?
I'm completely new to writing a blog however I do write in my journal everyday.
I'd like to start a blog so I will be able to share my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houghts online.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or tips for new aspiring bloggers.
Appreciate it!
Right on my man!
It's an remarkable post in support of all the internet users; they will get advantage from it I am sure.|
Stunning story there. What happened after? Good luck!|
Its like you read my mind! You appear to know so much about this, like you wrote the book in it or something. I think that you can do with a few pics to drive the message home a bit, but instead of that, this is great blog. An excellent read. I'll certainly be back.|